美國眾議員愛麗絲·斯蒂芬尼克説:“如果我們不能對新興技術進行投資,那麼中國將在AI領域和創新競賽中超過美國。”作為對眾議院監督與改革委員會下屬的國家安全委員會新發布的AI報告的迴應,斯蒂芬尼克説:“報告的結論是,如果我們不在2025年之前——僅僅4年之後——化解我們面臨的組織和投資挑戰,中國將在未來10年內獲得對美國的優勢。”
考慮到美國各軍種正在現有和新興武器系統中快速推進AI應用的程度和範圍,斯蒂芬尼克的這一言論事關美國軍方非常關切的一個棘手問題。從廣義上講,利用一個龐大的現有數據庫快速收集、組織和分析對作戰來説敏感的新信息的能力,以及在幾秒鐘內完成為人類決策者提供一系列最優戰術選擇所需的分析的能力,正在徹底改變戰爭計劃過程。
儘管用一個術語來描述這一現象也許會顯得過於簡化,但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以“速度”為中心的。各軍種的“速度”體現在從傳感器到武器發射者的時間上,大幅加快、縮短並改進指揮官在戰場上獲得的快速反應時間。美國陸軍未來司令部司令默裏説,預計未來戰爭將包括“極度活躍的”戰場。這意味着,憑藉發現、分析和傳輸新信息的能力,比敵人先進入或先完成決策週期的軍隊將很可能在戰爭中佔據上風。
“AI賦能的決策”這一基本概念是2020年9月美陸軍在亞利桑那州尤馬試驗場突破性的“項目融合”計劃的主要基礎。通過利用AI賦能的“烈火風暴”(FIRESTORM)數據庫,美陸軍(模擬)演示了一種戰爭場景,將傳感器到武器發射者的攻擊和反擊時間從20分鐘縮短至20秒。這意味着,如果遭到敵方火力的攻擊,美陸軍部隊將立即獲得經過AI快速分析的反應數據,基於AI分析列出建議行動路線,將傳入的傳感器數據與合適的“武器發射平台”或“執行器”配對實施攻擊。
不過,這種AI賦能的戰爭概念並不侷限於陸軍,而是一個激發了美國防部現代戰爭多域作戰策略的戰術和戰略前提。作為五角大樓著名的“聯合全域指揮與控制概念”的一部分,美空軍的“先進作戰管理系統”同樣也基於多節點的實時數據分析和共享。在理想的情況下,無人機、轟炸機、戰鬥機和地面指揮中心可以同時獲取有組織的威脅數據,並在作戰中迅速做出決定。
美陸軍和空軍都談到了,美軍在改進、加快推進和進一步應用AI賦能技術上面臨新的緊迫形勢,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專門應對中國的迅速發展。
延伸閲讀:
美媒:中國有望主導人工智能市場
美國《福布斯》雙週刊網站3月15日發表題為《中國有望主導人工智能市場》一文,作者為伯納德·馬爾。全文摘編如下:
如果你或者你的孩子痴迷於抖音,那麼當你聽説你最喜歡的應用程序背後的公司是中國的一家大型人工智能技術集團時,你可能會感到驚訝。許多西方人不知道,中國其實正在設定一條成為人工智能領域世界領先者的路線,而且中國的一些主要人工智能公司已經成為中國、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領導人把人工智能作為戰略重點,並且正在推動中國科技行業為全球人工智能實踐確立標準和規範。
中國在全球人工智能舞台上的崛起背後有幾大驅動因素:
坐擁巨大的國內市場。中國的14億消費者是全世界最大的一個國內市場。這個市場有大量潛在的人工智能應用,因此中國是人工智能公司蓬勃發展的沃土。
人工智能是領導層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國政府已闡明人工智能領域明確且雄心勃勃的目標。中國政府和商界明白,人工智能正在徹底改變消費者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們全心全意地接納這項新技術,並且為創新型人工智能技術企業提供強有力的戰略指導。
技術創新在中國蓬勃發展。最近,中國還對一些創新型人工智能技術的出口加以限制,目的是維護國家經濟安全。
中國幾家大型人工智能公司顯然處於人工智能研究的前沿,它們的產品和服務正在將人工智能融入中國和其他國家的日常生活。
在不久的將來,不想掉隊的西方技術公司將依靠中國實現數字創新和人工智能突破。隨着中國各種各樣的初創企業、發展中企業和大型企業繼續縮小中國與西方經濟體之間的技術差距,它們有望成為人工智能、大數據和機器學習領域的全球領先者。
參考消息網2021.3.17